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马忠彧简介
2022年02月23日 发布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

马忠彧,男,汉族,19866月生,甘肃景泰人,工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云亭青年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荣获第27届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第8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第4届西北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个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物联网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电子学会(CIE)物联网青年专技组委员、甘肃省科普专家、甘肃省科技项目评审入库专家、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技术调查官、庆阳市数字经济发展咨询专家,IEEE EDGE 2020IEEE CLOUD 2021IEEE CLOUD 2022等国际学术会议PC Member。长期担任《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及《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B5G/6G无线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通信网络算法及协议,无线网络链路级与系统级一体化仿真平台开发。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730070

Emailmazybg@nwnu.edu.cn

Tel(+86) 0931-7670965

课程教学

本科生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导论

研究生课程:工程英语、新型无线通信与组网、面向对象技术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261050,毫米波接入与回传一体化网络中面向增强QoS的层2控制技术研究,2023/01-2026/12,主持,在研;

[2]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YFGA00795G网络中面向增强QoS的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2023.09-2025.08,主持,在研。

[3]  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21JR7RA119,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研究及评估验证,2021/09-2024/08,主持,结题;

[4]  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支持项目,2025QB-014,面向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智能多址接入与回传控制技术研究,2025/01-2026/12,主持,在研;

[5]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横向科技项目,KYFW2126-9003001-9998,电力通信网络路由故障诊断与恢复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11-2022/12,主持,验收;

[6]  甘肃省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开放课题,GDW2021ZD04,面向文物保护环境监测的毫米波定向网络动态组网技术研究,2021/08-2023/07,主持,验收;

[7]  甘肃省计算中心/云计算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KLCCGP002,毫米波自回传网络智能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评估验证,2021/09-2023/08,主持,在研;

[8]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NWNU-LKQN2021-04,面向增强服务质量的毫米波接入与回传一体化网络跨层优化技术研究,2021/07-2023/06,主持,在研;

[9]  甘肃省青年自然基金项目,18JR3RA231,毫米波定向自组织网络多址接入技术研究,2018/10-2020/09,主持,已结题;

[10]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4-101,面向资源环境信息化的5G毫米波超密集定向组网关键技术研究,2017/12-2020/12,主持,已结题;

代表性教研项目

[1]  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基于ICT产教融合基地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19,省级,主持,已结题。

[2]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与提升,2021,厅级,主持,已结题。

[3]  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建设,2021,校级,主持,已结题。

[4]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物联网+”的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21,校级,主持,已结题。

[5]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面向对象技术全栈式案例库建设,2022,校级,主持,在研。

[6]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师范类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22,校级,主持,在研。

奖励及荣誉

[1]  第五批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2024,个人荣誉

[2]  第八届中国电子学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个人荣誉

[3]  第二十七届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20,个人获奖

[4]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青年专委会年度先进工作者,2021,个人荣誉

[5]  第四届西北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个人,2024,个人荣誉

[6]   无线智能感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排名第二

[7]   基于物联网的区域环境污染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排名第四

[8]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意识培育的研究与实践,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排名第五

[9]毫米波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研究及评估验证,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排名第一

[10]毫米波异构网络智能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评估验证,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1,排名第一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Wang Yajing, He Guiqing, Yang Bo, Hao Zhanjun, Guo Qun and Ma Zhongyu (通讯作者). End-to-end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Orien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IS-assisted mmWave IABN Using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4, Vol. 11, No. 13, pp. 23282-23296. (中科院1TopCCF推荐C).

[2]  Ma Zhongyu, Zhang Ziqiang, Hao Zhanjun and Guo Qun. Energy-efficient Mechanism of Task Offload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Hierarchical MEC in UAV-assisted mmWave IABN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5Vol.267, Article 126145.(中科院1TopCCF推荐C)

[3]  Ma ZhongyuGao Yuxi and Han Guangjie, Guo Qun and Lin Xianghong. Spectral Efficiency Maximization Oriented Joint Optimization for RIS-Aided mmWave IABN: An Alternating Iterative Optimization Based Approach [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73, No. 10, pp. 15894-15899. (中科院2Top)

[4]  Ma ZhongyuWang Yajing, Wang Zijun, Han Guangjie Hao Zhanjun and Guo Qun. Coalition Formation based Sub-channel Allocation in Full-duplex-enabled mmWave IABN with D2D [J].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24, Vol. 32, No. 5, pp.4503-4518. (中科院2区,CCF推荐A)

[5]  Ma Zhongyu, Li Jing, Han Guangjie, Wang Yajing, Liu Zhirong, Hao Zhanjun and Guo Qun, Energy-spectrum-efficient Trade-off Oriented Multi-domains Resource Management Approach in RIS-aided IABN Using NOMA with Imperfect SIC [J]. IEEE Transactions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25, Early Access. (中科院2)

[6]  Ma Zhongyu, Zhang Ning, Yuxi Gao, Guangjie Han, Jianbing Pu, Zhanjun Hao. Deep-learning based System-Level Energy Efficiency Maximization in Ultra-Dense Micro Cell Networks [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25, Early Access. (中科院3)

[7]  Ma ZhongyuCao Jie, Guo Qun Li Xiangwei, Ma Hongfeng. QoS-oriented Joint Optimization of Concurrent Scheduling and Power Control in Millimeter wave Mesh Backhaul Network[J].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2021, 174(9), Article 102891. (中科院2Top, CCF推荐C)

[8]  Ma Zhongyu, Zhang Xueyao, Zhang Shunbao, Pu Jianbing, Lin Xianghong and Guo Qun. Access Strategies in mmWave Cell-free Network: A Matching and Auction Theory based Approach [J]. Computer Networks, 2024, Vol. 252, Article 110659. (中科院2区,CCF推荐B)

[9] Tian Ran, Kang Chunming, Bi Jiamin, Ma Zhongyu(通讯作者), Liu Yanxing, Yang Saisai, Li Fangfang. Learning to Multi-vehicle Cooperative Bin Packing Problem via Sequence-to-sequence Policy Network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odel[J].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Vol.177, Article 108998.(中科院1Top)

[10]Ma Zhongyu, Li Bo, Yan Zhongjiang, Yang Mao, QoS-Oriented Joint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oncurrent Scheduling in 5G millimeter-wave Network [J]. Computer Networks, 2020, Vol.166, Article 106979.(中科院2区,CCF推荐B)

发明专利

[1]  马忠彧,李先进,王小牛.一种基于解空间树的位计数并行排序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2410473622.X

[2]  马忠彧,高玉玺,王亚菁.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毫米波接入与回传一体化网络资源分配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2311337201.6

[3]  马忠彧,蒲剑冰,高玉玺.一种无人机辅助的毫米波无蜂窝网络收益最大化接入策略,专利申请号:CN202311375272.5

[4]  马忠彧,王亚菁,王子君,郭群,刘颜星,田冉,冉亮,肖飞,高玉玺.一种带有D2D通信的带内全双工毫米波IABN子信道分配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2210622622.2

[5]  马忠彧,王子君,王亚菁,郭群,田冉,刘颜星,肖飞,冉亮,高玉玺.一种毫米波接入与回传一体化网络中的子信道分配方法,公开号:CN115130970A

[6]  闫中江,马忠彧,李波,杨懋,左晓亚.一种基于剩余带宽的毫米波网络多路径回传路由方法,专利号:ZL201710005772.8

[7]  闫中江,马忠彧,李波,左晓亚,杨懋,杨博.一种毫米波网络中基于流网络的回传路径规划方法,专利号:ZL201611180436.9

[8]  高世伟,张青松,马忠彧,田冉,刘颜星,仇素龙,许金鹏.一种基于协同分摊噪声的软测量建模方法,专利号:ZL202110725639.6

[9]  高世伟,许金鹏,马忠彧,田冉,刘颜星,张青松,仇素龙.一种基于CAEs-ACNN的软测量建模方法,专利号:ZL202110724717.0

[10]田冉,王楚,高世伟,马忠彧,刘颜星,胡佳,王灏篷,王晶霞,李新梅.一种基于AHP-DBN的车货匹配方法,专利号:ZL202110750562.8

人才培养

课题组自2022年成立以来,培养、推荐保送研究生情况如下:

[1]   王亚菁(2019级软件工程1)保研至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导师:何贵清教授;

[2]   王子君(2019级软件工程1)至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导师:王大伟教授;

[3]   张雪瑶(2020级软件工程1)至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杨博教授;

[4]   孙瑞华(2021级物联网工程1)至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崔禾磊教授;

[5]   李先进(2021级软件工程1)保至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杨博教授;

[6]   王泽森(2021级物联网工程1)至东南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导师:吕建华教授;

招生事项

[1]   招生名额:课题组每年招收1-2名博士研究生(含学博与专博)、3-4名硕士研究生(含学硕与专硕)和1-2名致力于保研的优秀本科生。

[2]   专业背景:具有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背景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招考试上岸学子(有读博深造意向者优先)及满足学院博士招生条件的优秀青年学子。

[3]   综合能力:在数学(问题建模与分析)、英语(通过CET4CET6)、程序设计(MatlabPythonJavaC++均可)等任一方面有优势与特长,具有勤奋上进的学习态度、越挫越勇的抗压能力、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和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登录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939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